相比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及报送通知。传媒茶话会发现,有以下五点变化值得关注:- 顺应融合趋势,打破媒体介质边界,评选项目由29个调整为20个
- 可单独报送本单位作品的初评报送单位由7家增加至19家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体现出怎样的改革思维?传媒茶话会对话两位担任过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专家,以及两位了解中国新闻奖发展情况的资深媒体人,请他们分析评选办法巨变后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新闻界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中国新闻奖改革方案。变化一:顺应融合趋势,打破媒体介质边界,评选项目由29个调整为20个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项目分为基础类项目和专门类项目。基础类项目按作品体裁申报,专门类项目不限作品体裁。基础类(14个)包括:1.消息、2.评论、3.通讯、4.新闻专题、5.新闻纪录片、6.系列报道、7.新闻摄影、8.新闻漫画、9.副刊作品、10.新闻访谈、11.新闻直播、12.新闻编排、13.新闻专栏、14.新闻业务研究(原来的新闻论文)。专门类(6个)包括:15.重大主题报道(新增)、16.国际传播、17.典型报道(新增)、18.舆论监督报道(新增)、19.融合报道、20.应用创新(强调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研发“新闻+服务”的信息服务创新产品)。此前,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项目分为专门项目和综合项目,共计29个项目。可以看到,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将奖项拆掉“篱笆”,不再区分介质。如,将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合并为消息;将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合并为评论等。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提到,设奖总额不超过 380 个。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提到,设奖数额不超过350个(最后实际评选出346件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上次总额上的变化还在第二十八届,总额从300个调整为350个,此后一直保持了4届。近年来,历届总额变化
变化三:可单独报送本单位作品的初评报送单位由7家增加至19家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初评报送单位中,可单独报送本单位作品的单位由原来的7家(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社)增加到19家,不仅将其余11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原来主要通过“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初评委员会”将几家归到一起报送)统一划入,还增加了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对比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发现,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初评报送单位在原有名单上新增7家协会(学会):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期刊协会。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初评报送单位
同时,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专项初评报送单位,由原来的6家变为5家,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不再作为专项初评报送单位。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 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评选办法中奖项设置的改变,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评奖思维的改革。”业界专家A肯定道。他表示,自1991年首届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为了顺应媒体的发展,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办法一直都在与时俱进。三十多年来,中国新闻奖在不断调整和补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首先,多维度的分类导致部分奖项有交叉,例如文字评论既有文字奖项的新闻评论,又有副刊奖项的杂文、文艺评论;最后,还有一些奖项设置边界不清晰,比如网络新闻专题和新闻直播等。业界专家A表示:在评奖思维改革的指导下,项目的调整优化是朝着融合化、专业化、包容化的方向改进。
资深媒体人B表示,透过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可以看出此次评选办法的大致改革思路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体现出全媒体视野,打破作品形态和传播介质,不再过多强调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端等介质,打破介质边界,更多地聚焦于新闻作品优质内容的评选。比如,以新闻作品体裁为主线设置基础奖项。具体表现在将文字消息、广播消息、电视消息合并为消息,将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合并为评论。这位资深媒体人分析认为,奖项设置不再强调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类别,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引导媒体往深度融合方向更进一步发展。2.顺势而为提高奖项数量,鼓励媒体朝着全媒体方向发展担任过中国新闻奖评委的人士C表示,总额调整是好事,更符合当前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各层级媒体进一步提高新闻作品质量,朝着全媒体方向发展,聚焦精品力作生产。参加过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人士D分析道,中国新闻奖坚持精品创优质量为上的灵魂没有变,但这次变化总体上体现出一个战略思维的提升,从导向、高度上来讲,优秀的新闻作品、精品要体现习总书记说的“导向为魂”。资深媒体人B表示,此次奖项设置融合报道和应用创新两个奖项,可以看出主管部门希望通过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来引导媒体在内容形式、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大融合发展的创新力度。4.加大对基层媒体关注力度,鼓励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参加过中国新闻奖评选的人士D对此认为,增加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协会(学会),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参评渠道不断拓宽,尤其是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的增加,有利于鼓励县级融媒体参评,促进县级融媒体深入基层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传播。这一变化与评选项目专门类中的应用创新强调“新闻+服务”创新产品相适应,鼓励发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针对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报送工作的变化,业界人士A谈道:“这说明对报送程序也进行了优化,不再因媒体规模大小区别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而是一视同仁。”
参考资料:
中国记协《渊源|中国新闻奖的由来》
中国记协官网“中国新闻奖简介”及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
青年记者《青记独家丨中国新闻奖的由来发展与创新进取》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5UF8E2M8】获取授权